本網站是一個音頻分享平台,用於分享、交流、試聽自己喜欢的音乐、铃声、故事等等。
我們尊重版權,如有任何侵害您版權的問題,請通過email的方式和我們聯繫,谢谢。

通天文摘(十五)藝術起源於神

加入 2019-09-16 10:38:03 | 長度: 4分30秒 | 類別: 文化
人氣 239
評分 0
評論 0
書籤 0

 



通天文摘- 末劫时刻助你读懂天机

(十五)艺术起源于神   中华传统文化常被称作“礼乐文明”。礼,是敬神祭祀。《左传》中说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”,也即中国人常说的“天经地义”:天地神明是人伦道德的源头,礼确立了天、地、人之间的联系。乐,是祭祀中为赞美神而演奏的乐舞。乐舞演的是天经地义民行,又具道德教化之功。赞颂神和净化人心,是神传文化中艺术的根本目的。这是中华“礼乐文明”被破坏之前的真实含义。   “大乐与天地同和,大礼与天地同节。”(《礼记‧乐记》)“大礼与天地同节”,是指天尊地卑,礼的本质是“敬”。人与人互相尊敬,而处在下位的更应该对处在上位的生命表达敬意,因此最隆重的礼节是祭祀神明的礼节。   在祭祀时,以音乐与舞蹈等艺术形式去赞美神。《诗经》分为国风、小雅、大雅和颂。国风为民间的歌曲,“雅”为宴会演奏的音乐,而“颂”则超越“大雅”,为祭祀时的音乐并伴着乐舞,最为隆重。   黄帝时期创作的大型乐舞《云门大卷》,与尧帝的《大咸》、舜帝的《大韶》、大禹的《大夏》、商汤的《大濩》、周武王的《大武》是上古有名的六首乐舞,《周礼》中称其为“六代乐舞”。六代乐舞都是用来祭祀的,《云门大卷》祭天、《大咸》祭地、《大韶》祭四望、《大夏》祭山川、《大濩》享先妣、《大武》享先祖。周代的贵族子弟都必须学习这六首乐舞,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要学会祭神的礼乐,不然就无法踏入社会。   好的音乐能够调和阴阳、涵育道德、教化百姓、宾服四夷。史前朱襄氏治理天下时阴阳失调,因而万物凋落,果实不能成熟。于是朱襄氏的大臣士达创造出五根弦的瑟,用来演奏,安定了天下众生。舜弹五弦之琴,歌《南风》之诗而天下治。玄奘西天取经到达中天竺国,国王尸罗逸多召见玄奘说:“而国有圣人出,作《秦王破阵乐》,试为我言其为人。”于是玄奘介绍了唐太宗的神武。国王很高兴,说:“我当东面朝之。”(《新唐书》第221卷)   艺术起源于神,也具有沟通天地万物、建立与神的联系的作用。东西方都有类似的传统,西方的交响乐最开始也是教堂演奏的音乐,而油画、雕塑等最开始也大多表现宗教题材。   除了颂神之外,艺术也兼具审美和娱乐功能。那是因为神在造人时,赋予了人各种情感。人容易被情感所左右,“礼”是对人情感的一种约束;但如果人的情感只受到压抑而不能抒发,那么会郁积于脏腑,造成疾病。“乐”就起到了帮助人抒发情感的作用,但要求“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”,既抒发了感情,又不会令人发狂。     选自《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》

 


ttwz


 


 

評論和反饋

熱門查詢